We, NAM IP Group is here to dream your dream and ready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client's success
NAM IP Group 自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知识产权服务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卓越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辨理士
首席辨理士
商标代理人 (澳)
常任顾问
Editor
美国律师
Regional Expert (日)
律师 / 辨理士
中国专利代理师
在Asia IP Magazine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知识产权律所权威排名中,NAM IP Group凭借其在知识产权领域展现出的深厚专业积淀与卓越业务能力, 荣膺专利与商标领域顶尖律所之列。 本所在专利申请与争议解决(Prosecution & Contentious)这一关键业务板块,获评Tier 1级别。 这一殊荣再度有力印证了NAM IP Group在国内外客户群体中所赢得的高度专业认可与深厚信任。 在此,由衷感谢广大客户与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坚定信赖与大力支持。 NAM IP Group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专业精神,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度战略化、精细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全方位助力客户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近日,亚洲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媒体《Asia IP》(《亚洲知识产权》)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知识产权专家名录。 NAM IP Group凭借卓越的专业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有多名专家入选《Asia IP》2025年度知识产权领域顶尖榜单。 《Asia IP》作为亚洲知识产权领域的信息枢纽与风向标,长期聚焦亚洲地区知识产权动态、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其发布的各类榜单与报告在业内享有极高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本次,NAM IP Group共有五位专家获此殊荣,分别是俞炳虎、李叙荣、金智雄、申尚殷以及赵炫泰。 NAM IP Group将继续秉承专业、诚信、创新的价值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全面的知识产权高端服务。
NAM IP Group的成员被MIP杂志旗下的《IP STARS》评选为“专利之星”(Patent Star)和“杰出个人”(Notable Individual)。该杂志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与法律专业刊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代表专利师柳炳浩(Byeongho Yoo)与合伙人专利师李瑞英(Seoyoung Lee)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专利之星”,这一荣誉具有非凡意义。
NAM IP Group(NAM IPグループ)は、世界中の知的財産および法律関連の情報を提供する専門誌「MIP Magazine」の IP STARS において、韓国のRanked Firm(ランキング企業)として選出されました。 特に2025年には、特許出願(Patent Prosecution)分野で5年連続でランク入りを果たし、その意義は非常に大きいと言えます。
如果您是一家以技术为核心、志在全球市场的机器人初创企业,现在正是将专利战略提升至“全球水准”的时候了。 由KAIST主办、NAM IP Group协办的**“2025 超差距初创企业1000+项目”**,是一项同时支持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化的专利申请与高端咨询项目。 🔍 NAM IP Group 提供的不只是简单的“专利申请”。 他们为初创企业提供实战导向的战略,帮助技术在市场中有效保护,并推动投资与成长: ● 制定美国、欧洲、中国等地的全球专利申请战略 ● 为投资及并购提供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及风险分析 ● 针对SNS、营销、展览中可能发生的侵权风险制定应对策略 ● 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律所合作提供许可和争议处理咨询服务 由专业的专利律师和律师提供一对一定制化咨询,确保技术不仅止步于“注册”,更转化为实质性的市场竞争力。 🎯 知识产权战略是科技创业的“增长引擎”。 本项目不仅提供培训课程,若被选为优秀企业,更可获得高达500万韩元以上的国内外专利申请费用支持,这是技术型创业者不可多得的绝佳机会。
韩国新政府下的证据开示制度改革及其对专利诉讼的影响 近年来,韩国的证据开示制度改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专利和商业秘密纠纷中,原告往往难以获取对其主张至关重要的内部证据。韩国缺乏一套通用的证据开示框架,被广泛认为是其知识产权执法机制中的一大漏洞。 在竞选期间,韩国新当选总统承诺将引入“韩国式发现制度(K-Discovery)”,作为其司法改革议程的一部分。如今,随着新政府的就任以及相关法案的提交,韩国诉讼制度即将迎来可能重塑其整体结构的变革。 ▒ 背景 韩国目前并未建立类似美国那样的普遍性诉前证据开示制度。美国诉讼程序具有广泛、对抗性强且主要由当事人主导的特点,而韩国的民事诉讼则高度依赖法院主导,证据收集机制较为有限。 这种程序上的差异对知识产权的执行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在专利诉讼中,原告需要承担证明侵权及损害的举证责任,但却缺乏强制被告披露技术图纸、制造数据等内部资料的程序性工具。因此,证据的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方法权利主张或商业秘密纠纷中,关键证据往往完全掌握在被告手中。 韩国《专利法》中虽设有一些条款旨在减轻原告的举证负担。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修订法案中新增了一项条款,**在原告合理主张侵权时,要求被告披露相关记录,否则将有可能视为侵权事实已成立。**然而与其他类似规定一样,该条款赋予法院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法院在适用上仍相对保守,限制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影响力。 ▒ 制度与政治层面的推动力 在此背景下,要求建立更加结构化和积极主动的发现制度的呼声不断高涨。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多年来持续推动相关制度建设。 例如,2023年由国会立法调查处(NARS)发布的综合报告就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任何“韩国式”发现制度都必须在司法控制之下,并符合韩国大陆法传统。 这一议题也在最近的总统选举中被提及。李在明总统将证据开示视为打击技术盗窃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工具,承诺**推进相关改革,使当事人能够有效强制对方披露相关证据,从而弥补现有的举证不对称问题。**该承诺被纳入其提交给国家选举委员会的“十大核心政策承诺”中,作为实现程序公正与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执政的共同民主党已于2024年8月和2025年4月分别提出两项与发现制度相关的重要法案,拟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目前均在国会审议中。 ▒ 拟议“K-发现”制度的核心要素 根据上述法案、总统竞选纲领以及当前的政策讨论,未来“韩国式发现制度”可能包含以下关键要素: ● 强化法院命令下的文件提交义务:扩大法院强制要求提交相关资料的权限,若无正当理由拒绝,将面临可执行的法律制裁; ● 法院指定的专家实地调查:对于书面证据难以取得的情况,法院可委托中立专家进行现场调查; ● 诉前证人询问程序:允许在审判前阶段进行证人讯问及证据保全,以澄清争议焦点; ● 保密命令与信息保护机制:在涉及商业秘密案件中,法院可采取非公开审理、限制阅览等措施,在证据披露与保密之间实现平衡。 鉴于当前法案方向明确且政治反对声音有限,这些改革措施有望顺利推进。 ▒ 对专利执法的影响 若上述改革得以实施,将极大改善原告对核心证据的获取能力,从而显著改变专利诉讼格局。其带来的影响包括: ● 获取用于损害赔偿计算的内部销售与生产数据; ● 进入被告工厂或服务器进行实地检查以确认是否侵权; ● 实施诉前证人询问,以明确管理责任、主观意图或故意性; ● 拥有可执行的程序性权利,有助于在和解谈判中占据更大优势。 加之最近的实质性法律改革——如引入对故意侵权行为最高达5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预见,一个更有效的发现程序将标志着韩国程序法上的重大进步,亦将增强其作为国际专利争议审理地的地位。 enhanced punitive damages for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
如果同意使用个人信息,请在确认栏中确认。